气体监测
硫化氢(H₂S):电化学传感器(0-100ppm),报警值10ppm(OSHA标准)。
甲烷(CH₄):红外传感器(0-100%LEL),爆炸下限5%LEL时启动应急响应。
多气体复合检测仪覆盖管廊交叉节点。
缺氧预警:安装激光氧浓度传感器(精度±0.1%),阈值设定为18%vol(国标下限),联动通风系统。
有毒/可燃气体:
火灾防控
热成像摄像头:实时监测焊接作业区域温度,超过150℃触发报警。
分布式光纤测温:沿电力电缆敷设,精度±0.5℃,定位火源误差≤1米。
烟雾探测器:激光散射式传感器,响应时间<5秒。
结构安全监测
渗漏水检测:电容式湿度传感器(0-100%RH),墙面湿度>85%时报警。
振动监测:MEMS加速度计监测管廊沉降,分辨率0.001g。
通风调节
基于PID算法动态控制风机转速,确保氧气>19.5%且CH₄<1%LEL。
每200米设置防爆轴流风机(风量≥5000m³/h)。
灭火处置
高压细水雾系统:工作压力10MPa,触发后30秒内覆盖火源。
阻燃涂层自动喷涂机器人,用于电缆密集区。
应急照明与定位
防爆LED灯组(照度≥50lux)配合UWB定位芯片,人员定位精度±0.3米。
通信网络
工业环网架构:主干网采用单模光纤(10Gbps),分支采用LoRaWAN(5km覆盖)。
抗电磁干扰屏蔽层(≥90dB衰减)。
边缘计算节点
每500米部署AI推理终端,实时分析传感器数据(延迟<50ms)。
数字孪生平台
BIM+GIS三维建模,集成实时监测数据与预测性维护算法。
风险热力图显示,支持VR远程巡检。
施工期防护
焊接作业区配置移动式防爆抽风机(PM2.5过滤效率99%)。
临时气体监测仪无线组网,数据同步至监理平台。
智慧运维
管道机器人搭载3D激光扫描,每年检测结构变形(精度±1mm)。
甲烷积聚预测模型:基于LSTM算法,提前2小时预警。
成本节约:减少人工巡检频次60%,延长设备寿命30%。
符合规范:满足《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》(GB50838-2015)及ISO 22380安全标准。
通过上述技术架构,可实现管廊环境风险提前15-30分钟预警,事故响应效率提升80%,解决传统管廊"看不见、控不住"的痛点。建议优先在燃气舱、电力舱等高风险区试点部署,逐步实现全域智能化覆盖。